跳到主要內容
首頁 > 藏品資訊
:::
藏品資訊
點鰭金鱗魚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點鰭金鱗魚藏品圖,第2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點鰭金鱗魚
  • 藏品記錄
    • 編 目 號:NTMP1663
    • 中文 名稱:點鰭金鱗魚
    • 數 量:1
    • 單 位:
    • 全長(吻肛長):210
    • 取得方式:購置/購買
    • 到館日期:1987/10/03
  • 物種分類資訊
    • 門名: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
    • 綱名:條鰭魚綱Actinopterygii
    • 亞綱名:新鰭魚亞綱Neopterygii
    • 目名:金眼鯛目Beryciformes
    • 亞目名:鰃亞目Holocentroidei
    • 科名:金鱗魚科Holocentridae
    • 學名:Sargocentron cornutum
    • 保存方式:乾製
  • 藏品描述
    • 描述:本種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區:印尼 (包括明打威群島)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臺灣、日本土佐灣、索羅門群島與大堡礁等。臺灣分布於北部、東北部、東部及小琉球等海域。
      體呈橢圓形,中等側扁。頭部具黏液囊,外露骨骼多有脊紋。眼大。口端位,裂斜。下頜不突出於上頜。前上頜骨的凹槽大約達眼窩的前緣稍後方;鼻骨的前緣末端側角處有 1 個短棘;鼻窩前緣有 0-1 個,後緣 1-6 個小刺。前鰓蓋骨後下角具一強棘;眶下骨的上緣在一鋸齒狀脊的後面有 1 根側突的小棘。體被大型櫛鱗;側線完全,側線鱗數 40-43,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 2.5;頰上具 4 列斜鱗。鰓耙數 5-8+11-13=16-21。背鰭連續,單一,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,具硬棘 X-I,軟條 12-13;最後一根硬棘短於前一根硬棘。臀鰭有硬棘 IV,軟條 9;胸鰭軟條 13 ;尾鰭深叉形。具寬深的紅色與狹窄的銀白色斑紋交互的體側;背鰭軟條部及臀鰭的基底,以及尾柄上具紅黑色斑塊 (其大小時常隨個體或棲息地而有變化)。背鰭的硬棘部紅色至紅黑色,鰭膜具白色區塊;臀鰭最大棘區為紅色至紅黑色;胸鰭基軸無黑斑。
      生態習性上,主要棲息在外礁斜坡與峭壁區的珊瑚礁繁盛區域,深度可達 40 公尺以上。白天躲在洞穴中或岩架之下,晚上才出外覓食,主要以底棲螃蟹和蝦為食。
      與人類之關係,一般以一支釣或延繩釣方式捕獲。魚肉白但質地較爛,煮湯時肉易散開且多溶解油質,因此較適合抹鹽油煎食用,唯須注意其內臟可能累積熱帶海魚毒。其鱗片與棘刺尖銳,處理時須十分小心。也有人看上其鮮紅體色,飼養做觀賞魚用。

      (本頁面物種資訊引用自邵廣昭,臺灣魚類資料庫,網路電子版,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,取用日期 2022-10-01。)